经典佛心禅语

网上有关“经典佛心禅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经典佛心禅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经典佛心禅语

 以下的经典佛心禅语由我为大家整合而成,大家可以多多阅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经典佛心禅语

 1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2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3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4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5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6禅语1、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2、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4、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5、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6、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7很多时候,我想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哗,有着明媚阳光,有着绿草拥簇的地皮上,静静的,静静的躺在绿草上,聆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开的声音来不及温暖瞳孔,我也愿意紧闭双目慢慢地睡去。

 8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9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10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11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121.垫起脚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远的。2.老老实实,是展现自我的最好方式。3.人对任何事情,都很容易形成习惯,尤其周围的人都那么做时,更是如此。4.人人都在追求富贵,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许多东西,他们应该就会把用于获取财富的精力,用来挣脱财富的束缚。

 1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 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14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5这是一句禅语。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16人生究竟有多长 人生就在你我之间

 17清澈光明,心开意解,如花绽放。

 18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

 19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傅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傅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20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21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

 22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

 23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 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

 24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25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

 26所谓的成佛,就是向上,最后都向善,成佛不是一句空话,佛者,觉也,觉悟的人。 觉悟的意思,只要你的存在,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快乐。

 27修行是要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觉悟的心,活在此时此刻,活得心安理得。

 28耕种你的心,怎么样利用心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只要你用心,没有办不到的事,这个心的力量是无穷的。

 29心性,时时刻刻把握自己心里面的这种一念之间的思维。起心动念,怎么样善用真的太重要了! 一念之间怎么样思考,同样一件事一个正一个反。人家说口下要积德行善,学一学,怎么样能够找到正能量的词去表扬一下你身边的人。

 30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1禅修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回到最根本的点上,首先必须有一种观照,同时,把这种观照化成一种实际的生活。 什么交关照?就是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32国王、长者地位尊贵,是从礼敬三宝得来的; 大富之人,财物无量,是从布施得来的; 长寿之人健康无病,是从持戒得来的; 相好之人容光焕发、肤色洁白,是从忍辱得来的; 勤奋之人乐于福事,是从精进得来的; 安详之人言行审慎,是从禅定得来的; 聪慧之人通澈明达,是从修慧得来的; 又有人音声清澈、令人喜闻,是因过去歌咏三宝得来的; 有人身心清净、无有病痛,是因过去修慈心得来的。?

 33真正明白因果规律的人,就会按照因果的规律来积极地创造自己的命运。 不论是希求那方面的成就,都必须首先明白成功的因与缘,然后随顺因缘,脚踏实地付诸实践,方才有成功的可能。 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 倘若心高如天,行为下劣如地,妄想得到修行的受用,岂不似缘木求鱼、水中捞月一般毫无结果?

 34凡是一切适悦人心的感受都称为乐受,一切使人心不适悦的感受都称为苦受,它包括外境、身体、心理所引起,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处的感受。

 35根华仁波切教给我们一个窍诀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

 36用我锦绣山河换你容颜不换,许你盛世太平安享天下; 用我霓裳羽衣换你一世执念,许你三生爱意青丝白发; 用我无上地位换你胭脂素寰,许你相濡以沫共享繁华; 用我马革裹尸换你素世安然,许你来世相遇不再牵挂; 用我金榜题名换你沧海桑田,许你粗茶淡饭琴棋书画; 用我梵音禅语换你痴情苦恋,愿你重修姻缘待作他嫁; 用我荣华之念换你同枕共眠,许你烛影相守共赏烟花; 用我浪迹天涯换你红尘相见,许你古筝琵琶共渡春夏; 用我朱砂绝泪换你倾世笑颜,许你白首不离四海为家; 用我丹青妙笔换你一世诺言,许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37S,是曲线,是优美.青春少年无论外表还是内心都是美丽的,运动是美,安静是美,欢乐是美,忧伤是美.希望是美,失望也是一种美,因为,你还可以重新来过. T,是戴帽子直立的人,那帽子可以象征某种荣誉,也可以象征某种压力,无论获得了荣誉还是遭到压力,你都应挺直脊梁,做一个直立的人,不要被虚荣捧垮,也不要被困难和压力压倒. U,是一只空杯子,是谦逊.有则禅语说你不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尽,我怎么给你倒进去?青春的心是谦逊的,这样一切的思想和智慧才会注入你的内心.如果你抱着自己的知识不入,又不肯去向他人学习,就永远只能是半杯水.

 38今生我在红尘深处守望你,种一抹心香守候你在弱水三千的繁华里;携一抹温暖等待你在流年清浅的岁月中;捻一抹牵念守望你在似水流年的归期里。为你我倾尽温柔抚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为你我舞尽落红奏一曲长相依。 任季节流转,任年华如玉,唯爱你的心永相系。一季静秋,一抹牵念,染一地的枫红菊黄,醉一指沧桑流年。书一笺绕指柔情,伴你浅舞天涯。 沏一杯清茗独品一江春水,拂一曲禅心弹奏青莲佛音,绘一笔丹青描画比翼双飞,染一壑红枫相伴懂你之人。前尘往事都是心动的风景,高山流水涤尽驿动心尘,素心若雪淡看红尘悠悠,一杯婉约一溪芳云只为伊人。我一棵菩提,一句禅语,一串佛珠除不去痴念红尘的业障。你一语道破,一笑而过,一双纤手挽留不住三千愁丝,我们都是匆匆红尘过客.

 39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0心灵的成长需从生活中的经历去获取。 年龄和成熟和对生命的感悟,只是一个可能值, 不会是一个相对值。 一个安逸平顺老者,一个历尽沧桑冷暖少年论生命的感悟, 它不会是一个正比,但会是一个层次比。 不同的际遇领悟出不同的体认。 遁入空门与世无争的修行者,能道出多深的禅语,我想有限! 很多领悟须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所遇见的人、所经历的事 ..... "题目" 它不会凭空出现。 从生活中遭遇"题目" 然后思考,甚至哭泣,尔后得到"答案"。 背离红尘,拒绝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乐,便无从得到题目。 没有题目,人很难去凭空找问题来思考。 没有所见,没有所闻,没有经历,一个人深度也就有限了。

 41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42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43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44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45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461、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2、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4、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5、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6、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47很多时候,我想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哗,有着明媚阳光,有着绿草拥簇的地皮上,静静的,静静的躺在绿草上,聆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开的声音来不及温暖瞳孔,我也愿意紧闭双目慢慢地睡去。

 48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49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50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

惠能大师经典禅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由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创作的。

意义:菩提原本是对智慧的隐喻,明亮的镜子就像一颗安静的心。 原本安静,哪里会被灰尘弄脏? 它旨在表明一切都像一个梦想的泡沫,教人们不要去思考依恋,要有明确的头脑,自我认证的菩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一切都是空的”,而这个领域反映的是,所有众生都有足够的,不是不朽的,不是外国物体的“真正的空虚”,即“空虚和沉默”,“心。

扩展资料:

《金刚经》云:“佛说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为佛法”。

菩提树即非菩提,是名为菩提,明镜台即非明镜台,是名为明镜台,内心不执著于外在名相,空无一物,自然心中没有污染,不起尘埃。

在此处不能理解为空无一物,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应理解为内心不执著于外物,心中为“空”。

所以说“万法归心”,修佛即是修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六祖惠能大师四句偈中的一句)

惠能大师经典禅语

 曹溪惠能大师被尊为禅宗六祖,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惠能大师经典禅语,欢迎阅读。

惠能大师经典禅语精选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二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三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四

 一切法不离自性。

 一切法从心想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

 若能钻木出火,污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惠能大师经典禅语分享

 1.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唐●六祖慧能大师

 2.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若能钻木出火,污泥定生红莲。?六祖慧能大师

 3. 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4.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

 5.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慧能大师

 6. 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

 7. 时世度,悟时自度。 --六祖慧能

 8. 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六祖慧能

 9. 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10.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这一切的功德,不离自性,如此才是「真功德」?六祖慧能

 11.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12.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六祖慧能

 13.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14.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15.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16.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

 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19.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暄。若能钻木出火,污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六祖慧能

 20. 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21. 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22. 善知识, 我此法门, 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 何以故? 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若无尘劳, 智慧常现, 不离自性。 悟此法者, 即是无念.无忆.无着。 不起诳妄, 用自真如性, 以智慧观照; 于一切法, 不取不舍。 即是见性成佛道。 ?六祖慧能

 23.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24.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六祖慧能

 25.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六祖慧能大师

 26.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六祖慧能

 2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慧能

 28.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29.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30. 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六祖慧能大师

 31.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32.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33.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34.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35.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36. 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 六祖慧能

 37.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拓展阅读

 人物介绍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

关于“经典佛心禅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和艺天的头像
    和艺天 2025年10月29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和艺天”

  • 和艺天
    和艺天 2025年10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经典佛心禅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经典佛心禅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经典佛心禅语...

  • 和艺天
    用户102909 2025年10月29日

    文章不错《经典佛心禅语》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