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木块游戏对幼儿的培养有哪些

网上有关“建构木块游戏对幼儿的培养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建构木块游戏对幼儿的培养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注重材料的投放,创造主动合作的契机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是开展建构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上学期我班所选用的结构游戏的材料有: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积木;木制的、塑料制的各种可装拆的积塑、胶粒、插片等,以及各种颜色形状的串珠、插板、拼板等。 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为建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城堡》这个主题是从《我们居住的社区》这个主题延伸出来的,在开展这个主体时我就有这样的预设,让孩子们先学会拼插个体的东西,比如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房子、桌子、椅子、花、树、汽车等社区里有的东西,孩子们在拼插这些独立个体的时候并不懂得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社区,第一次,我让孩子们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但这并不代表是孩子们合作的成果,我的初衷是要让孩子们感受看个体和观看整体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激发他们那种集体的合作意识。果然,当这些独立的个体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时,我发现,孩子们是兴奋的。

“哇哈哈!这是我们的城堡!”张子闰小朋友高兴的大叫,从此,《城堡》主题就这样诞生了。

“小朋友们喜欢城堡吗?”我试探地问。

“喜欢!”孩子们几乎是一口同声的回答。

“老师,我们建一个城堡吧?”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喜悦和渴望。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开始讨论《城堡》要怎么建?城堡里有什么?孩子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只要是孩子们想得到的,说出来的,我都让他们尝试着搭建出来,尽管有的我怎么看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只要是孩子们做出来的,我都让他们摆出来,目的只有一个—-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激情,从而为游戏的合作提供更好的机会。当然,这一次也还不算是一种合作,因为他们只是把各自做的东西放在一起而已,虽然他们是有分工的,但并没有交流协商,称不上是一种交往。所以当孩子们第二次把东西放在一起要构成一个城堡时,孩子们明显没有第一次兴奋和喜悦,也许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城堡跟他们脑袋里想的城堡太不像了,什么原因呢?城堡的整体感不够突出,但什么原因不够突出呢?孩子们表达不出来,如果这时候有孩子能从中发现问题,可能最兴奋的那个人是我。我应该怎样为孩子提供合作的机会呢?第三次建构城堡时,我负责给城堡搭建了一个大门,我让几个孩子们帮我搭建城堡的围墙,等城堡的围墙建起来后,再把城堡里面的东西放进去,这时候,搭建围墙的几个孩子就自然而然的合作起来,他们把适合搭建围墙的积塑材料选出来,接成长条,然后几个人连在一起,就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我看到组织能力比较好的孩子负责连接,能力较弱的孩子负责搬运积木之类的材料,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全班小朋友又一次兴奋起来,也突然豁然开朗:原来城堡有围墙是这个样子的?这才像围墙嘛?如果城堡的围墙要一个人来搭建可能会不成功,因为城堡的轮廓需要较大,孩子的视线有限,合作就成了必然。这是我给孩子们的一个小小的提示,希望他们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发展。接下来的第四次、第五次游戏,孩子们慢慢地懂得了合作,比如,孩子们各做给城堡搭建公路,合作的两个人一人一头开始搭建,一直搭建到连接在一起。

“哦,成功了”孩子们高兴的叫着,又是一次不同的体验,那是合作带来的快乐。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难发现这些玩具总归只有几种常见的玩法,所以这学期我把一些废旧材料也用于了我们的建构活动,马路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车子,有用积木搭的,有用材料做的;建构的的房子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对牛奶盒进行加工,画上窗户、小门、……一幢漂亮的房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的对盒子进行雕刻,有的……材料的多样性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把这些原材料变成需要建构的具体事物,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重幼儿的交往,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不在以单独游戏为主,而更趋向与群体化,这就让幼儿感觉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要想使建构内容不断丰富,就要让幼儿学会与同伴、老师交往,学会合作。

在幼儿结伴共同建造某一组复杂的建筑群时,教师要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注意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当组内出现不同意见时,要及时进行疏导,让幼儿学会协商,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在《城堡》建构展示活动中有一组小朋友建造了一个体育馆,我引导他们自由分工后,有的建足球馆,有的架双杠,有的搭乒乓台,……。当发现一个小朋友建的人比另一个小朋友建的双杠还高出许多时,我便引导他们自己观察发现这一不合理的地方,启发他们想出修改办法。一个小朋友马上想出了主意:“我把双杠再筑高些,你把人变矮些好吗?”另一个说:“对,好办法!”他们边修改还边议论,怎样搭得更好。经过指导,这组幼儿配合默契,一幢热闹的体育馆呈现在大家面前,他们高兴地又鼓掌又叫好。这是他们合作建造的成果,孩子们共同分享着团结协作成功后的欢乐。

在建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态度等会直接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合作技能的习得以及活动的成功与否。由于幼儿的知识能力有限,手部小肌肉尚未发育好,再加上建构物结构的复杂性,幼儿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我经常发现有的男孩急得抓耳挠腮,女孩急得默默掉泪,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总是及时给以关心引导,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注意夸奖其作品,分享其成功的快乐,使他们获得自信,培养他们在困难面前积极开动脑筋,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建构游戏并努力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给孩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自然亲切的气氛,使幼儿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让他们能主动与老师交往,而不是等老师发现再去解决。

三、注重快乐的合作体验,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自觉化。

在游戏活动中大多幼儿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样,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协商或给予帮助时,总是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后,他们会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经过一年的建构游戏,幼儿无论在认识方面、创造力方面,还是社会交往方面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应给予孩子更大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我们也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对每位孩子给予正确的评价,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和谐健康的发展。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们今天的孩子将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与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何提高幼儿在建构区的搭建水平

分别如下:

1、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有知识很主观、学生有经验、学习要主动、教学促生长四大方面。

2、影响在于对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幼儿全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贵州省龙里县实验幼儿园 莫凤琼建构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因素,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建构,应使每个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们能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无形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将会使幼儿体会到很大的乐趣。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不但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幼儿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这对幼儿将是终生受益的。下面是我们在建构区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一、启发诱导,唤起联想在建构区中,我们从游戏主题、内容、材料等不同角度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多向思维能力。1.引导幼儿建构丰富的形象。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幼儿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建构。幼儿建构的内容是否离题,形象是否丰富,往往反映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在以“欢乐的动物园”为主题的活动中,我们先从主体形象——动物入手,引导幼儿说说打算建构哪些动物形象。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一口气说出了大象、狮子、老虎等动物。接着,我们又从与主题相关的环境——动物园入手,引导幼儿进行联想。这时,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马上联想到动物园里有花、草、树、房子、池塘、假山、小路、大门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将反映“动物园”的各种内容联系起来构思,设计出自己想象中的“欢乐的动物园”。经过这番引导,幼儿的结构作品就具有丰富、完整的特点,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2.引导幼儿建构系列物体形象。在建构区中,幼儿普遍喜欢建构交通工具,但形象较为单一。这虽然有结构技能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利用幼儿园建构好的“车子”,启发幼儿:“除了这种车,你们还见过哪些车?你们还想建构哪些车?交通工具除了地上跑的车,还有水上行的,天上飞的。”经过这一番点拨,幼儿构建了一系列的交通工具,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3.引导幼儿根据材料的结构功能、造型特点,建构物体形象。建构区的材料种类繁多,结构功能也不尽相同。用同一种结构材料可以建构出不同的物体形象,不同的结构材料也可以建构出同一物体形象。在建构区中,教师的指导重点是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幼儿从习惯选择一种结构材料到选择多种结构材料,这既为丰富幼儿作品内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又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二、抓住特征,举一反三若是让幼儿逐一学习物体的建构方法,那将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机械、呆板的状态。若是抓住物体的特征,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将大大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结构水平。如建构动物形象时,教师可以先教幼儿学习建构最简单的小兔、小鸡、小鸭形象,然后引导幼儿寻找建构规律,知道许多动物大致都分头、躯干、四肢几部分,这几部分在建构时都可以抽象成圆形、椭圆形、长方形。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基本形体。有了基本形体后,我们进一步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动物的特征,如孔雀头顶上的羽毛、长颈鹿的长脖子、大象的长鼻子等。只要抓住典型特征,不同的动物就不难建构了。这种建构各种动物的方法同样可以迁移到建筑物、交通工具、植物等物体的建构上。三、大胆构思,不拘一格有时幼儿建构的作品往往雷同,要使幼儿的结构作品富有个性,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如在建构孔雀时,我们可以让幼儿欣赏有关、录像带,欣赏孔雀舞或教师的作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巧妙构思。在此基础上,幼儿建构的孔雀就不会雷同,有“开屏的孔雀”、“喝水的孔雀”、“跳舞的孔雀”,还有“唱歌的孔雀”,姿态不一,非常生动。指导幼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来建构物体形象,也可收到培养幼儿思维独特性的效果。如建构树木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表现单色的、双色的或是五颜六色的树;建构老虎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用双色或多种颜色的材料创造性地建构出老虎的头、躯干、四肢,从而使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以上便是我们在建构过程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它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成长、幼儿园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我们将以此为源头不断地总结、探索,为我们的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于“建构木块游戏对幼儿的培养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孤光自照的头像
    孤光自照 2025年10月30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孤光自照”

  • 孤光自照
    孤光自照 2025年10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建构木块游戏对幼儿的培养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建构木块游戏对幼儿的培养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孤光自照
    用户103011 2025年10月30日

    文章不错《建构木块游戏对幼儿的培养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