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知识点

网上有关“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年级# 导语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学科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能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数学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性学科,它可以在思想上支持不同学科的深入发展。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知识点**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练习题**

一、填空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写作:( ) 。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 )分之( ) , 写作:( ),它的分子是( ),分母是( )。

二、判断对错

(1)一个圆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 )

(2)3/7+3/7=6/14。( )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4)份,每份是它的( 四分之一 ),写作:(1/4 ) 。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 5)分之( 3) , 写作:( 3/5),它的分子是(3 ),分母是(5 )。

二、判断对错

(1)一个圆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 ×)

(2)3/7+3/7=6/14。( ×)

篇二

**知识点**

1、面积的定义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① . 边长为 1厘米的正方形 , 面积是 1平方厘米 , 也可以写作 1厘米 2(或 cm 2) 。 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② . 边长为 1分米的正方形 , 面积是 1平方分米 , 也可以写作 1分米 2(或 dm 2) 。 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③ . 边长为 1米的正方形 , 面积是 1平方米 , 也可以写作 1米 2(或 m2) 。 如黑板面、教室地面、花坛、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 m 2 、平方分米 dm 2 、平方厘米 cm 2 。

1m 2=100 dm2=10000 cm2、 1dm 2=100 cm2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

4、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6单位的互化:大化小乘法好,小化大除一下。

3m 2 =( dm 2 7dm 2=() cm 2

5m 2=( ) cm2 900dm 2=() m 2

8000 cm2=() dm 2 30000 cm2=( ) m2

2m 230 dm2=( ) dm2 4dm 260 cm2=( ) cm2

7计算公式: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边长 =周长÷4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8

正方形,边长扩大 n 倍,周长扩大 n 倍,面积扩大 n ×n 倍。

正方形,边长增加 n ,周长增加 n ×4,面积增加 n ×n 。

**练习题**

(1)正方形的面积=( )×( )

(2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 )。

**参考答案**

(1)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边长)

(2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它的面积是( 64平方分米)。

篇三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 )厘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1.5米,高是1.2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3.5千克,这块钢板重( )千克。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6厘米,一边的长为14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是( )、( )、( )。

**参考答案**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13 )厘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1.5米,高是1.2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3.5千克,这块钢板重(42.3 )千克。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 相等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6厘米,一边的长为14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是( 14)、( 9)、(9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有关数学三年级下的相关知识点,具体的信息内容有: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早晨太阳在东方,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3、下午太阳在西方,我们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4、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6、我们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通常,东与南之间的为东南方。东与北之间为东北方。西与南之间为西南方,西与北之间为西北方。

7、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8、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百位比除数大,商是三位数。如果百位数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9、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10、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用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有变化。

11、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12、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13、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4、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15、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

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采用从1时到12时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 16、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因为只有闰年才有29日,平年没有29日,所以不会年年过生日。

1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注:要正确区分平年和闰年,知道4年一闰,整百年份是400年一闰。会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19、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0、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

 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平均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乘法表

 21.面积:物体的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3.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平方千米(k㎡)=100公顷(ha)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d㎡)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30.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三年级# 导语做数学题可以高效帮助学习者理解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基本知识,拓展思路,积累技巧。而这些恰是考试所需要的。但是,做题有用的前提是,“做过的题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对,为什么做错,做错的完全理解没有”,否则,只是练字,起不到做题的作用。以下是 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

 观察物体知识点一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观察物体知识点二

 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知识点

 知识点一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加与减知识点

 连加

 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公式知识点

1.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3、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

 (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4)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1、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2、月:

 大月:1、3、5、7、8、10、1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

 5、公式: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关于“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知识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翠梅的头像
    翠梅 2025年11月03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翠梅”

  • 翠梅
    翠梅 2025年11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知识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知识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翠梅
    用户110311 2025年11月03日

    文章不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知识点》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