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惠州古董收藏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惠州古董收藏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公元1205年,十六岁的 元好问 踏上了人生的科考之路。
这一路,他见那山川灵秀,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一切的人事景物都如此新鲜动人,心中大受震撼。
途中他遇到了一个猎人,正猛地拉弓放箭将天空中双飞的一只大雁射落,而另一只脱网的大雁在空中盘旋哀鸣,久久不去,确信伴侣已死,然后俯冲直下,一头撞死在地上。
读书人茫然地对上猎人得意的眼神,满腹疑惑,他有些不相信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他花钱把两只大雁的尸体买下,葬在汾水边,累起高高的石头冢,称之为“ 雁丘 ”。天空中没了那两只双栖双飞的大雁,一时显得颇有些空荡,元好问的心里也仿佛缺失了一块。
他跌跌撞撞地站起来,转身离去,口中反复念叨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节选
▲雪山上飞过的雁群。图源/摄图网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问世间情为何物”这个千人千面的问题,问倒古往今来无数有情人。早在两千多年前,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就已经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初见是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上,他们隔琴相知,因琴定情,一见倾心。
司马相如是西汉鼎鼎有名的辞赋家,曾应朋友之邀到了梁国,经常和梁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同游,为梁王写了一篇《子虚赋》,所以,他的才气名声和另一位司马氏不相上下。人们都说,汉武帝时的文人,文莫若司马迁,赋莫若司马相如。
卓文君此前没有见过司马相如,但对他俊雅倜傥的风流才子之名早有耳闻。底下的丫鬟回禀说,司马相如出行的车骑豪华气派,出手打赏也异常阔绰,他从成都受邀来到了临邛小住,现下住在都亭,县令老爷王吉每天都恭敬地往司马相如的住所跑,就算相如称病拒绝见王吉,王吉也照样恭敬如旧。
王吉殷勤的举动使得临邛里的富人们暗暗吃了一惊,大家都对县令的这位贵客深感好奇。这不,就连临邛首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也听说了,于是特地备下盛宴,请司马相如务必赏脸一聚。
宴会如期开始了,卓王孙邀请的客人也陆陆续续到来,不久,王吉也到了,却始终不见司马相如的身影。谁知,众人陪着等了大半天,才听小厮来禀报司马相如病了,不能来。王吉一听,决定亲自上门去请司马相如,不得已,相如只好出门赴宴。
司马相如姗姗来迟,刚一露面,坐中宾客上百人,都不由自主地把身体集体前倾——这司马相如长得也太帅了吧!毕竟司马迁也曾亲口承认过司马相如“ 雍容闲雅甚都 (很漂亮)”。藏在帘子背后的卓文君自然也瞧见了。
▲《凤求凰》卓文君剧照。
卓文君作为蜀中的四大才女之一,能诗善画,也有天然一副姣好相貌,“ 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西京杂记》),然而,这时看着折服众人的司马相如,卓文君却忽然冒出来一个念头来,她觉得自己似乎有点配不上眼前那个人。
卓文君前不久刚结束了一段婚姻:她十五岁时风光出嫁,轰动整个临邛县,十里长街尽是喜庆的唢呐声,然而两年后,丈夫早死,由于她没有生育,便自行返回了娘家。那段短暂的婚姻就如同一场虚无缥缈的梦,似真似幻,转瞬即逝。
帘子前的宴会还在继续,席间宾客们敬酒都走过好几轮了。这时,王吉站出来对司马相如说:“我很久以前就曾听闻您擅长抚琴,不知道今日有没有这个福气呢?”司马相如见推脱不掉,只好应承下来。
清越的琴声“砰”地一声当空响起,刹那间拨动了帘后人的心弦。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 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堂,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 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思使余悲。
——《凤求凰》
一曲终了,卓文君掩面落泪,琴中的求偶之意如此炽热直率,她又哪里会听不懂。那天,她作出了一个大胆至极的决定:深夜偷逃出家门,和司马相如私奔,并与他一同连夜返回了成都。
次日清晨,卓王孙发现人去楼空,大怒道:“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意思就是,不孝女本该杀,我不忍心,暂且饶你一命,但是我不会分你一分钱的。
结果,卓文君跟着意中人回到成都后,才发现他家里“家居徒四壁立”。谁也不知道当时卓文君心中是何种感受,只是卓文君没有退路了,人是她自己选的,动过的心亦难以轻易停止。
这个十七岁的女子,毅然把自己的头饰全部典当,筹资在临街开了一家酒铺,她打破了旧时代女子不得抛头露脸的规矩,亲自当垆卖酒。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为证:“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
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自己也换上了犊鼻裤,与雇工们一同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两人的日子过得平淡而真实。
▲成都琴台路司马相如卓文君雕塑“凤求凰”。图源/图虫创意
两年后,在卓文君的建议下,他们回到了临邛,仍然在街市上开酒肆。
卓王孙起初感到很耻辱,闭门不出,后来顾及脸面,又经朋友劝说,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于是,文君又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两人婚后的日子似乎过得越来越顺遂了。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后,大为赞赏,因而召见了相如。后来,相如又写了《上林赋》,拜为郎,不久又拜中郎将。身处温柔富贵乡的长安地,司马相如逐渐淡忘了千里之外的那位孤枕眠的妻子,打算纳茂陵一年轻女子为妾。
静待丈夫衣锦荣归的卓文君听说后,给长安的薄幸锦衣郎寄去了一封信笺: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
并附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
随后再补写两行: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 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
卓文君的语气是如此的决绝又不舍,怨恨又抱有希望,她爱得清醒,也爱得深沉。
远在长安的司马相如读完了卓文君的信,不禁惊叹妻子才华横溢,昔日种种柔情蜜意、患难相随等情状一一浮现眼前,令他感到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他们经历了浪漫夜奔、患难与共、两厢厮守、负心欲变等爱情中常见的历程,幸而最终白首偕老,安居林泉,相守相伴共度余生。这一出经典版的“才子佳人戏”让后世人唏嘘不已,传唱经久。
▲《凤求凰》司马相如卓文君剧照。
不思量,自难忘一句情真意切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知引得多少有情人在月老台前虔诚祈祷,又引得多少断肠人在千里孤坟前无处话凄凉?
大文豪 苏轼 一生中也曾轻歌快马过京华,年少登科功名显,更兼美妻在怀,小儿绕膝,兄弟和睦,一家人其乐融融,恰似人生赢家。
公元1057年春天的那场帝国科举,让21岁的苏轼脱颖而出,还差点成为了当年的科举状元。就连文坛盟主欧阳修都在各种场合对苏轼一顿猛夸,说后浪凶猛,老夫当避此人(苏轼),放出一头地。还说,30年后不再有人记得他欧阳修,文坛将是苏轼的天下。
▲苏轼(1037-1101)画像。
与苏轼分享这一份喜悦的是妻子 王弗 ,她比苏轼小三岁,是苏轼老家四川眉山附近的姑娘,家住青神。
王弗如旧时大多的寻常妻子一样,过门后,尽心操持家务,苏轼读书时,她也只是坐在一旁做针线活,没有人知道她其实知书识礼,并且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似乎远胜丈夫。
直到有一次,苏轼背书,背着背着卡壳了,在一旁的王弗悄悄提示了一句。这让苏轼大吃一惊,拿起书逐一考问王弗,结果她都能答出来。
苏轼做官后,王弗陪同到了凤翔。每次有客人来找苏轼,她都躲在屏风后听双方谈话,客人离去后,她会帮丈夫判断此人值不值得深交。
她知道丈夫心直口快,苏轼也曾对好友说过,他“性不忍事,心里有话,如食中有蝇,非吐不可”,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丈夫在复杂的人性面前少栽跟头。苏轼回忆说,她的这些观察和判断,事后大多得到了证实。
谁曾想,世间好物大多不坚牢,这段美满的婚姻生活仅持续了十年就戛然而止,两人生死殊途。苏轼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王弗病逝,年仅27岁,留下不满7岁的儿子苏迈。
王弗死后,苏轼很长时间都感觉失去了依靠,颇为失落。在王弗去世十年后,他还做梦梦到了她,她正坐在小轩窗边,对镜梳妆,眉眼依旧当年貌,醒来伊人已去。苏轼悲痛欲绝,披衣下床,写下了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王弗去世第二年,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病逝。朝廷派了官船,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立即辞去官职,护送苏洵以及王弗的灵柩回四川眉山故里,在祖茔埋葬。
▲纪录片《苏东坡》截屏。
居丧期满后,苏轼迎娶了第二任妻子—— 王闰之 。
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王弗小八岁,虽不如王弗能干,秉性也比较柔和,遇事顺随,容易满足,但在苏轼最活跃的那些年里,她一直与他相伴,抚养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苏轼宦海浮沉的生活里,一直和他同甘共苦。
王闰之对东坡的感情很深厚,似乎什么事都听从他的心愿。
她会为苏轼做眉州家乡菜,做他爱喝的姜茶。她也知道苏轼好酒,却又酒量差,但从不阻止苏轼喝酒。如果苏轼心情烦闷,她就会说,我给你弄一些酒吧。在出任山东密州知州时,苏轼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回家后看到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嚷嚷不休。
他说:“孩子们真傻!”
王闰之说:“你才傻。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我给你弄点儿酒喝吧。”
在一首诗里苏轼记下了这件事,他觉得自己很羞愧,他说他妻子比诗人刘伶的妻子更贤德。因为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喝酒。
在调任密州知州前,苏轼在杭州收留了钱塘人 王朝云 ——苏轼婚姻里第三个女人,那年朝云才12岁。
据说是王闰之怜悯朝云的身世,见她家境清寒,沦落在歌舞班中,便把她赎出,收为侍女。后来朝云随同王闰之一起侍奉苏轼,去了黄州。也正是在黄州,苏轼纳朝云为侍妾,并为她赐字“子霞”,教她读书认字。
在闰之和朝云的陪伴下,苏轼慢慢从劫后余生的打击中恢复了生气和活力,也恢复了诗词创作。
他们一家在黄州一住就是4年,期间,朝云为苏轼生下一子。老来得子,苏轼很开心,为小儿取名苏遁、小名干儿,还作诗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洗儿》
只可惜世事难料,一年后,朝廷令苏轼改任汝州团练副使,苏轼不敢怠慢,携家登程,一路舟车劳顿,干儿居然中暑不治,夭亡在朝云怀中,“无灾无难到公卿”终究成了一句空话。苏轼悲痛难抑,写下两首诗哭之,其中第二首就是写朝云的: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苏轼《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儿颀》节选
此后,苏轼又经历了起复、荣耀、被排挤出京外任、再次被贬的种种波折,闰之已逝,年届花甲的苏轼一贬再贬,到了惠州时,苏轼身边只剩下朝云相伴了。最终,连朝云都先苏轼而去了,年仅34岁。
苏轼站在朝云墓前,想起了当年为官时,一日饱餐后,笑问侍女们他便便大腹中有什么。一婢说“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又有人说“都是机械”,苏轼还是以为不当,直到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才捧腹大笑,大呼:“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
当日种种俱成过往,苏轼生命中的三个女子一一路过走远,他们真心相爱,相识相知相守,只是未待共白头,转眼已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纪录片《苏东坡》截屏。
人比黄花瘦苏轼在墓冢前愁肠百断,一如天上失伴飞的大雁,形单只影,不过人类的情感远更复杂罢了。这种缥缈孤鸿影的凄寂,在几十年后,一位女词人也切身体会到了。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 横空出世,撑起了一个时代的风流往事,她与 赵明诚 的爱情羡煞旁人,又叫人无尽唏嘘。
她生于一个富于藏书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文名很盛,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是名门之后,擅长诗文。她从小就得到父母开明的鼓励,研习诗词,并从此走上了一条璀璨又孤寂的文学之路。
李清照的第一个终生铁杆粉,是她的丈夫赵明诚。
两人的缘分始于一个不经意的回眸。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院落里的秋千尚在摆荡,玩野了的少女立在一旁拍了拍手,汗水湿透了身上的薄衣裳。突然看到有客人来访,只好赶紧躲入闺房,一阵忙乱。但李清照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少女,临回房的一刹那,她回首假装嗅院子里的青梅,偷偷斜眼打量了几下来客的模样。
“青梅”也暗示着来人正是她“青梅竹马”的未来丈夫。
赵明诚比李清照大三岁,在汴京做太学生,那天过后不久,他就把年仅18岁的李清照迎娶过门了。婚后,两人意外地三观一致,情趣相投,堪称神仙眷侣。
赵明诚有收藏癖,酷爱金石字画。李清照在他的带动下,两人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收藏家、鉴定家。
他们闲来就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然后指着堆积的古书,互相提问某一典故出于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率先猜中的人,可以先喝茶。李清照天性博闻强记,往往头一个猜中,一猜中就举杯大笑,以至于茶水都洒在怀里,反而喝不到一口。
那时,两人都以为余生应该就是这样了。
▲李清照(1084-1156)画像。
他们的积蓄,几乎全部投入去购买金石器物和古董字画。为了支持赵明诚的收藏事业,李清照甚至抛弃了女性应有的装饰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叫做“ 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过上了清贫、简单的日常生活。
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夫妻俩见着了大喜,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由于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入手,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事后,“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而赵明诚反过来,则支持李清照的诗词写作,并在不经意之下成为妻子诗词的“推销员”。
某年重阳节,赵明诚外出做官未归,李清照写了一阙《醉花阴》寄给丈夫,表达自己的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赵明诚读后,深为妻子的文采折服。但他好胜心很强,于是闭门谢客三天,废寝忘食作了50首词,并把妻子的这阙词藏在自己的词作中间。然后找了几个好友来评鉴,友人陆德夫全部读完后说:
“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赶紧问是哪三句。
陆德夫指出后,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妻子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此,赵明诚更加钦佩妻子的才华,而李清照的诗词由此开始了在士大夫中间的传播。
作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丈夫,赵明诚确实压力很大。
▲李清照塑像。图源/摄图网
如果说李清照的前半生乐中有苦,那么后半生只能是苦中作乐了。
靖康之变后,国家的噩梦开始了,李清照的噩梦也随之降临。
1129年,赵明诚在赴任湖州知州途中染疾去世。46岁的李清照永失所爱,带着一批稀世文物,孤零零地流荡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此后,天空中一行行大雁掠过,另一端却再也没有了收信人。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但纵观她后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寝食难安,大概只有前半生的那些美好时光,才能让她愁眉稍展吧。
▲李清照的词。图源/摄图网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了乾隆年间,苏州书生 沈复 更是将他与其妻的爱情佳话,用深情直率的笔调细致地记录了下来,集成一本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 《浮生六记》 ,让后世读者认识了“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林语堂语)——他的妻子 陈芸 。
陈芸是沈复的表姐,比沈复年长十个月,因倾慕于陈芸的才思隽秀,沈复便立志非她不娶。沈复此人,生在衣冠仕宦的体面人家,住在苏州沧浪亭畔,终生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仅靠卖画为生。
二人婚后琴瑟和鸣,大抵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
沈复性格爽直,落拓不羁,常带着陈芸外出踏青观光,到沧浪亭中听风赏月,甚至还教她换上自己的衣服,女扮男装去看庙会。
晚间风起了,沈复会为陈芸披衣,见陈芸操劳忙活时,常为她整理袖子,见她出汗了,又连忙妥帖地递过汗巾或者蒲扇。陈芸对此总要像个迂腐的儒生般连声道“得罪”半天,这种“多礼”的举动都被沈复制止了。
▲沈复和陈芸画像。
沈复生平最讨厌吃腐乳以及卤瓜,然而陈芸却很喜欢,于是沈复便同她开玩笑说:“狗没有胃,却喜欢吃粪便,是因为它不知道什么是脏臭;蜣螂团粪球而变成了蝉,是因为它们想修行高飞。你吃这些臭东西,算是狗呢还是蝉呢?”
陈芸听了也不生气,一板一眼地回他:“腐乳的好处是便宜,而且下粥下饭都行,我小时候吃惯了。如今嫁到郎君家里,已经像是蜣螂化蝉,算是飞升高举了,犹且爱吃这个,是因为不敢忘了本来出身;至于卤瓜的味道,还真是嫁到这里,才初次尝到呢。”
沈复在陈芸的影响下,居然也开始爱上了吃卤瓜和腐乳,觉得这两样东西的味道突然变得莫名好吃起来。陈芸就告诉他:“这好比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
不但不嫌弃,两人的感情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亲密起来。
有一年七夕节,陈芸准备了一些香烛瓜果,沈复和她一同在“我取轩”里拜织女。虔诚地许完愿后,沈复变戏法般拿出了此前篆刻好的两枚印章,自己拿了阳文印,阴文印给了陈芸。陈芸一看,这上头正刻着八个大字: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此后,二人往来的书信上便必定盖着这八个字。
甚至两人还约定如果有来生,那么沈复就做女子,陈芸做男子,以此来弥补今生所受到的限制。
但后来因为家族内部财产争夺,小人拨弄是非,以致陈芸逐渐受到了公婆的冷落排挤,甚至逐出了家门。然而不同于现代许多家庭婆媳剧戏码的是,沈复由始至终都站在陈芸这头,竭力维护周旋,患难之间感情益深。
只可惜家中这些变故使得陈芸辗转得病,血疾发作,病情凶猛,药剂也没有效用了,弥留时只心心念念:“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此生无憾 ”。
▲沈复绘《水绘园旧址图》。
陈芸去世后,沈复在《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中为着妻子的死深感自责。他说,他的妻子虽是个女流之辈,却具有男子的襟怀、才学与见识。自从嫁给他以后,他自己没什么本事,终日为衣食奔走,始终没钱,然而陈芸却能够悉心体察,不加介意。最后缠绵病榻,遗恨而终,这是谁害的呢?他想,大概是他亏负了自己的贤妻兼闺中良友吧。
末了,沈复辛酸地告诫后世夫妇,彼此间虽不可有仇,但也不可以过于情深,因为啊,他觉得:“ 恩爱夫妻不到头 。”
他们缱绻情深如此,似乎正如李白所言“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苦短人生但求一知己,一心人罢了。
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钱玉趾:《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情爱原型与现代判定——兼与王立群先生商榷》,《文史杂志》,2008年第1期
3.王立群:《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为中心》,《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
4.杨光照、张晓敏:《苏东坡》,纪录片,2017年
5.林语堂:《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
6.[宋]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8.[清]沈复著,张佳玮译:《浮生六记》,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
国内摄影器材品牌有哪些 ?
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寻根溯源
翟姓来源有四:
1、出自祁姓,乃黄帝轩辕氏之后。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唐虞时封黄帝后裔于翟,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姬姓。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其后以国为氏。
3、张姓改翟而来。据《知足集斋集》所载,安徽泾县之翟姓,原姓张。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据《国语注》所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姓,后改为翟;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有的记音为翟姓;今瑶、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轩辕。上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领,后为炎黄部落联盟的组织者。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与炎帝同出少典氏。后分路东进,在坂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后又擒杀蚩尤,被推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其时发明创造甚多(如棺椁、宫室、舟车、蚕丝、医药、文字、历法、算数、音律等),故后人称赞他“能成命百物”,赋予帝王形象。翟国在春秋时世居北地,后灭于晋。子孙遂以国为氏,称翟姓,他们尊其先祖轩辕为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据《元和姓纂》所载,翟姓在春秋时世居北地(今陕西耀县、富平一带),后灭于晋,秦时子孙分散到今山西境内和江南各地。根据史料所载,春秋时齐国有翟楼新,战国时魏国有翟横,应当说在秦代以前,翟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一带。两汉时,见诸史册之翟姓甚多,如翟方进、翟宣、翟义父子三人为上蔡(今属河南)人,廷尉翟公为下圭阝(今陕西渭南)人,翟牧为沛(今属江苏)人,京兆尹翟荫为南阳(今属河南)人,东汉时翟西甫为广汉雒(今四川广汉)人……。这就说明,在两汉之际,翟姓人已西入陕西,南入四川、江苏。魏晋南北朝时,定居于汝南、南阳之翟姓颇为兴盛,后经繁衍发展,最后形成了翟姓汝南郡望和南阳郡望。此际,繁衍于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的翟汤家族颇为引人注目,其子翟庄、孙翟矫、曾孙翟法赐、玄孙翟光俱有名于当时,并名垂青史。隋唐之际,翟姓依旧兴盛于北方,尤其是河南一带的翟姓尤为兴盛。五代十国至两宋,翟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通过他们的籍贯来分析,翟姓在北方的河南、山东依旧很是旺盛,并且今北京一带已有翟姓人定居。而南方的安徽、江苏等地的翟姓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的学者惠州归善(今广东惠阳)人翟逢亨,表明此际已有翟姓定居我国南端的广东省。宋末元初,由于北方已由蒙古人统治,长江两岸兵火四起,相对稳定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之翟姓人繁衍的较为平稳,而皖、赣、苏、浙一带的翟姓人为避兵火,辗转于南方诸省,使两湖、两广等地都有了翟姓人。明初,山西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清乾隆年间,冀、鲁、豫三地之翟姓有闯关东迁居东三省者,并有沿海之翟姓渡海赴台,扬帆南洋等异国他乡。如今,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多此姓,上述两省之翟姓约占全国汉族翟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八。
郡望堂号
翟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汝南郡,治所在平舆(今属河南);
2、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堂号:
“博古”、“南阳”、“语古”等。
宗族特征
1、翟姓初读音作“狄”,后又转为“宅”音,其实二者为一姓,同出一源。
2、翟公与门可罗雀之典故令人慨叹。汉文帝时翟公任廷尉,宾客盈门,及罢官,客人稀少,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后复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在门上写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名人精粹
翟横:战国时魏国大臣。出身权贵之家,曾为魏国相,曾举荐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于魏文侯,皆受重用,并有功绩。魏襄王时,欲联合齐秦抗楚,而与楼鼻发生矛盾。曾欲杀张仪,因张仪施计而未遂。翟方进:汝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家世微贱,后与继母赴长安拜师学习。历任朔方太守、丞相司直、御史大夫,于公元前十五年荣升丞相,封高陵侯。后因皇室内争,被迫自杀。翟义:方进少子,西汉末期大臣。年二十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王莽摄政后,举兵讨伐。后被击败,并夷灭三族。翟西甫:广汉雒人,东汉官吏、学者。四世传《诗》,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试策第一。历官酒泉太守、京兆尹、将作大匠,曾上疏安帝任用外戚,击斩叛羌,威名大震。有《援神锡命解诂》。翟汤:寻阳人,晋代名士。笃行纯素,仁让廉洁。耕而后食,拒受馈赠。盗匪闻其名,皆不敢犯。翟让:东郡韦城(今河南长垣)人,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首领。因犯死罪,逃至瓦岗,聚众起义,是瓦岗军初期首领。李密投瓦岗军后,杀张须陀,克兴洛仓,开仓济饥,声势大振。翟让有意让贤,并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不久被李密谋杀。翟汝文:丹阳(今属江苏)人,宋代官吏、书画家。进士出身,历任秘书郎、参知政事。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善画道释人物及山水。翟院深:北海营丘(今山东淄博)人,宋代画家。学李成,工画山水,摹效作画,几可乱真。翟王宣:河南洛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任山西巡抚兼督雁门诸关时,使流亡者陆续回归,未走者生计有着,得百姓称道。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翟銮:山东诸城人,明代大臣。弘治进士,历任编修、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后以吏部右侍郎入值文渊阁参予内阁事务。嘉靖二十一年,升为内阁首辅(即宰相),因魏忠贤排挤,不久致仕还乡。翟凤翥:山西闻喜人,清初大臣。顺治年间进士,以明习法律见称,累官至福建布政使。任职期间,治狱以宽厚为主,修葺学宫书院,戏课农桑。翟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工诗,亦长于考证。有《湖山便览》、《四书考异》、《艮山杂志》等。翟云升:山东东莱人,清代学者。道光进士。性嗜古、工诗,尤精隶书。有《隶篇》、《五经岁遍斋诗稿》、《说文辨异》等。
相机抓拍配件有哪些牌子
单反光学品牌:
国内基本无品牌,以前胶片时代,外来品牌还没有进入的时候,自己倒是有一些做相机的企业,如凤凰光学等,他们生产的凤凰、珠江、明佳MCK、海鸥、大来、天坛、沈阳、长虹、长乐、牡丹、青岛、友谊、东方等,还有一些合作机型,如中德合作的巴尔达,都已经是历史了,现在只能在古董市场和收藏家手里能看到。后来随数码时代的来临,CCD CMOS替代胶片 ,UD镜片、非球面镜片甚至是萤石在镜头使用,国产光学厂家失去竞争力,基本转向其他方向,如光学加工、低端医用光学用品、低端民用光学用品等。现在市场很难看见,偶尔能看见的也就是凤凰,技术还停留在别人80年代的水平,不能完成自动对焦、快门寿命短,镜头素质差。
胶卷类:
乐凯胶卷也算一个。
数码类:
现在国内也兴起一些做低端数码的厂家:
纽曼Newsmy 纽曼数码 北京 ,明基BenQ 明基电通 台北 ,爱国者aigo 华旗资讯 北京 ,海尔Haier 海尔电脑 青岛 ,拍得丽PREMIER 普立华科技 佛山 ,台湾普立尔 博莱凯Brica 明腾工业 台北 ,莱彩RICH 亮影科技 深圳 ,欧达ordro 博亚时代 深圳 ,彩晶UCAM 彩晶光电 昆山 ,广博GuangBo 广博数码 ,百度Baidu 百度数码 广州,TCL TCL数码 惠州 ,德之杰DXG 德之杰科技 台北 ,宝淇BaoQ 宝淇科技 台北 ,天语K-Touch 天宇朗通 北京 , 联想曾经也想进来,进来后发现在难,又退出去了。。。
国产的自己娱乐娱乐可以了,推荐aigo和BENQ。国际上比较专业的:德国 莱卡、施耐德,瑞士:哈苏、仙娜,日本: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宾得、玛米亚、适马、腾龙、禄来、富士、潘太克斯、确善能、丽图、理光、松下等,韩国三星、三阳等
配件类:百诺 、金钟 、伟峰 脚架等
灯类:金贝 等
单反相机三脚架十大品牌是哪些
国内的排名并不是很可靠,所以下列只是列举了比较有名气的牌子:
1、百诺benro:广东省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摄影器材十大品牌,全球著名摄影器材专业厂商,中山百诺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2、伟峰:世界最大的脚架生产基地之一,宁波市知名商标,摄影器材行业知名品牌,宁波伟峰影像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3、曼富图Manfrotto:世界摄影器材领域的的领导者,摄影配件业界的全球先驱,摄影器材十大品牌,漫富图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4、金钟Velbon:日资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全球相机三脚架业界知名品牌,市场享有很高声誉,中山伟如宝照相器材有限公司。
5、思锐:专注于生产专业的相机承托设备,具有自主品牌和独立研发技术的企业,中山市思锐摄影器材工业有限公司。
6、捷信GITZO:源于意大利,相机配件与支撑方面已经超过90年历史,摄影器材界先进技术先锋,漫富图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7、尼康Nikon:于1917年日本,全球著名的光学产品设计和制造商,行业领先品牌,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
8、腾龙TAMRON:始创于1950年,高新科技企业,以高像素数码相机镜头和数码摄像机镜头闻名于世界,腾龙光学(上海)有限公司。
9、精嘉VANGUARD:于1986年,提供全面的摄影/摄像配件产品专业厂商,摄影器材十大品牌,佛山市南海祥旺光学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10、乐摄宝:于1967年美国,致力于发展和完善照相机携带系统,摄影包行业享有极高声誉,代理商佛山市凯迅行经贸有限公司。
买佳能吧!佳能IXUS130,有效像素:1410万光学变焦:4倍等效35m:28-112mm显示屏尺:2.7英寸防抖性能:光学防抖高清摄像:高清(720P)查看佳能IXUS130
详细参数短片拍摄:1280×720像素(约3场景模式:人像,夜景拍摄,自拍功能:2秒,10秒,自定义计机身特性:消费,卡片,广角操作方式:全自动
。要是楼主还是疑惑的话可以上好牌子网good-best看看,上面还推荐了索尼、尼康、三星、松下等品牌。
咨询下想买摄影用的三脚架,选择哪个牌子好?
1.百诺碳纤维三脚架
反折设计收纳脚架,方便收纳,旅行也能轻松携带。采用三挡调节模式,支持多角度拍摄。
2.思锐铝合金三脚架
配置水平校正仪,在拍摄过程中可调整角度,使画面保持平衡。阻尼锁定旋钮,锁定球体阻尼,使设备更安全
3.思锐碳纤维三脚架
8层碳纤维材质,手感轻盈,质地坚固,携带更方便。可倒置中轴设计,支持微距拍摄,可多角度拍摄。
4.曼比利碳纤维三脚架
一体式中轴设计,无需拆卸中轴,可随意调整适合拍摄高度。中轴部位及配件均采用铝合金材质,更结实耐用
5.轻装时代碳纤维三脚架
高品质铝合金锻造,搭配高强度纤维脚管,质地轻便坚韧。分段限位调节扣,支持多角度拍摄,操作简单
6.伟峰铝合金三脚架
铝合金材质打造而成,稳定支撑,承重力强。65MM碗径流体阻尼云台,使相机平滑转动。
7.思锐碳纤维便携三脚架
8.曼富图碳纤维三脚架
9.曼比利轻便三脚架
单反相机配件哪个牌子好
你说的这些都是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就算你很有钱也没必要用好的,好的跟差的完全不影响拍摄质量。遮光罩只要挑选做工好点的,别是拧半天对不准得就可以了,广角镜头配短的花瓣形,长焦镜可以配长一些的。腕带有用吗?我觉得没有。清洁套装无非就是毛笔,吹子,镜头纸,效果都一样的。镜头用碳粉刷的时候千万别哈气。coms不建议你自己吹,越吹灰越多。配件方面倒是uv镜需要好好挑挑。狗头就别配了,片子惨不忍睹。牛头上B+W的,镀不镀膜差别不大。肯高,保谷啥的也可以,但是,100以下的uv建议别用了。
国内摄影器材品牌有哪些?
单反光学品牌:
国内基本无品牌,以前胶片时代,外来品牌还没有进入的时候,自己倒是有一些做相机的企业,如凤凰光学等,他们生产的凤凰、珠江、明佳MCK、海鸥、大来、天坛、沈阳、长虹、长乐、牡丹、青岛、友谊、东方等,还有一些合作机型,如中德合作的巴尔达,都已经是历史了,现在只能在古董市场和收藏家手里能看到。后来随数码时代的来临,CCDCMOS替代胶片,UD镜片、非球面镜片甚至是萤石在镜头使用,国产光学厂家失去竞争力,基本转向其他方向,如光学加工、低端医用光学用品、低端民用光学用品等。现在市场很难看见,偶尔能看见的也就是凤凰,技术还停留在别人80年代的水平,不能完成自动对焦、快门寿命短,镜头素质差。
胶卷类:
乐凯胶卷也算一个。
数码类:
现在国内也兴起一些做低端数码的厂家:
纽曼Newsmy纽曼数码北京,明基BenQ明基电通台北,爱国者aigo华旗资讯北京,海尔Haier海尔电脑青岛,拍得丽PREMIER普立华科技佛山,台湾普立尔博莱凯Brica明腾工业台北,莱彩RICH亮影科技深圳,欧达ordro博亚时代深圳,彩晶UCAM彩晶光电昆山,广博GuangBo广博数码,百度Baidu百度数码广州,TCLTCL数码惠州,德之杰DXG德之杰科技台北,宝淇BaoQ宝淇科技台北,天语K-Touch天宇朗通北京,联想曾经也想进来,进来后发现在难,又退出去了。。。
国产的自己娱乐娱乐可以了,推荐aigo和BENQ。国际上比较专业的:德国莱卡、施耐德,瑞士:哈苏、仙娜,日本: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宾得、玛米亚、适马、腾龙、禄来、富士、潘太克斯、确善能、丽图、理光、松下等,韩国三星、三阳等
配件类:百诺、金钟、伟峰脚架等
灯类:金贝等
关于“惠州古董收藏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南派三叔”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惠州古董收藏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惠州古董收藏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公元1205年,...
文章不错《惠州古董收藏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