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

网上有关“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拍人文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不过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人文拍摄包含历史、天文、地理、哲学、文学、艺术、考古、语言、科学等等素材,那么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下人文摄影拍摄技巧,一起来看看。

摄影技巧1:拍摄模式的设定

白天在室外拍摄时,由于不同环境明暗差别较大,通常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新闻摄影师或许会选择自动曝光模式)。在非逆光情况下,用评价测光即能获得不错的曝光效果,逆光情况则可以使用点测光。对焦点可以视情况选择单点对焦或单点扩展对焦。

室内环境通常光线较为统一,可使用M模式拍摄。镜头若有全时手动对焦功能,还可在对焦完成后微调,使对焦更精确。

摄影技巧2:选择适合的白平衡

在白天室外拍摄的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喜欢更温暖的色调,则可以选用阴天白平衡。

室内拍摄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室内光源若为色温很低、光线偏暖的白炽灯,若想保留温暖的光线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想削弱这种**,可以选用白炽灯模式,稍微修正灯光的效果。室内光源若为色温很高、光线偏冷的萤光灯,但校正相对容易,通常使用自动白平衡或萤光灯白平衡即能获得不错效果。

自订白平衡是最准确的方法。准备一张白纸(或灰卡),将白纸填满画面拍摄一张照片,在机身功能表内注册白平衡资讯,相机会记录现场光环境下的色温资料。这时将白平衡模式调至自订白平衡,就可以完全校正现场色温。

摄影技巧3:抓拍,捕捉瞬间情感温度

使用长焦镜头在远处抓拍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常用的做法,可以在离被摄体极远的地方,在被摄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由于长焦镜头虚化能力极强,可以滤掉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干扰,使主体更突出。不过空间压缩太大时,会强化观者与画面人物的距离感,使照片看来不那么生动亲切。

另一种拍法则较为有趣:使用广角或中焦镜头对被摄者近距离拍摄,拍完便转身走掉。有时被摄者会因为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意识到摄影师的存在,这也是抓拍的好时机。近距离抓拍能拍到被摄者更为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而且现场感倍增,缺点是容易干扰现场,造成被摄者的抵触。整体而言,如能妥善处理摄影者与被摄者之间的关系,近距离拍摄显然是更好的。

摄影技巧4:守候,等出影像的高潮

有时候摄影者观察到一处色彩或造型绝佳的场景,只差一个影中人在合适的位置出现,为你的影像画龙点睛;这时候就须等候。

布列松的许多照片就是这样:人物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使整个事件在这一刻达到最高潮,构成完美画面。这也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诞生的基础之一。

以上就是我介绍的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人文摄影拍摄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导语 :纪实摄影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的真实记录,它需要保持公正的眼光,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公平记录所看到的现象,保持一种对人性的关注。以下就由编辑部整理几项拍摄纪实摄影时,需注意的细节及构图,虽然是纪实又被人称之为真实的记录,但如何记录的有美感又有氛围,就看各位本篇文章中吸收到几分功夫啰!

 有天走在寒冷的街头,看见一位盲人坐在冰冷的地上拉着二胡,琴声动人,但身影却很孤单,眼睛诉说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拍摄这类题材时,选择合适的镜头很重要。不宜选用广角镜头,因为距离太近会产生透视变形效果,夸张而造成反效果,最好使用标准镜头,用平行视角拍摄,主要是能够尊重被摄物体,不夸张、不猎奇,用黑白画面将盲人生活的艰辛和自食其力的顽强如实地记录下来,力求客观真实地表现拍摄物体,充分表现出残障人士的生存模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街边弹奏卖艺的老人(F2.8, 1/640s, ISO100, 200mm)

 拍摄民俗风情

 只要是见证了历史事件、风俗民情、人间百态的摄影,都可以算是纪实摄影。中国大陆有56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也是纪实摄影的重要题材之一。拍摄民俗题材时,可以寻找带有民俗特色的人物。不同人物的形象、表情和精神状态,都是对民俗生活的诠释。

 少数民族少女(F10, 1/1000s, ISO100, 60mm)

 拍摄同时,要能走进他们的生活,让对方在镜头前保 持自然的状态,就要进行必要的沟通。拍摄民俗题材时也可使用盲拍的方法,即摄影师不看观景窗,一边和被摄者聊天,一边按下快门。这种边交流边拍摄的方式, 有利于捕捉对方自然的神态。不同民族的服饰各有特点,拍摄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同时与人像结合起来,能从服饰装扮上感受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

 用背景突显主体身份

 纪实摄影最基本的就是能放下身段,走进日常生活的人群中。只有在基层的「俗」中才能彻底拍下其最真实生活的每一刻。下图拍摄于陕北农村,看到放羊归来的老农在羊圈中稍做休息,一缕光线打在他的脸上,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疲惫,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

 淳朴的牧民(F4.5, 1/250s, ISO100, 10mm)

 在拍摄中,一来是利用背景(黄沙、羊群、标语)来揭示人物的身份(农民)、生存方式(养羊)和周围环境特点(偏僻的农村)。背景具有衬托主体,丰富主题内涵,展示环境信息等作用。二是利用背景和人物的明暗反差来突显主体。明暗相衬是摄影中常用的手法,其目的是要达到画面和谐,突出主体。在图中,羊群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明亮和洁白。老农的脸色和衣服是深暗的,在侧逆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出脸部的轮廓,尽显沧桑。

 用前景表现百姓生活

 几笼包子或一碗炒面,这是小镇居民的最常吃的早餐。当地人总说:「好吃,又不浪费时间,方便得很。」拍摄早餐店,须注意构图,拍摄主体可以是忙碌的早餐店老板或吃早餐的客人;也可以是美味的早点及周围的环境。画面应该朴实饱满,最好是「富有人情味」。

 小镇早点摊(F3, 1/100s, ISO100, 18mm)

 早餐店老板夫妻,他们俩已经辛苦忙碌了一个早上,利用炉子上高高的蒸笼、平锅上的炒油面作为前景,来表现人物的生计。在缕缕热蒸气中,夫妻俩一正一背的身影平实自然,采用低角度拍摄,自然的呈现画面中人物所占的比例。画面前景有效地表现出了夫妻俩的工作环境,也完整地表现「小镇早餐店」的村落特色。

 高角度拍摄农村生活

 变换拍摄角度,使被摄体显示相应的视觉效果是取景的重要手段。拍摄者应运用不同的角度来获得多样化的构图,以提高画面的表现力。上图拍摄的是农家秋收后的工作景象,从城墙上拍摄,几个农家妇女在剥玉米。选择高角度不会引起被拍摄者的注意,有利于保持画面的原貌。采用俯拍的角度,景物一览无遗,人物分布有序,动作非常清晰,周围的玉米不相重迭,更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和远近透视效果。如果采用平视的角度拍摄,是不可能拍到整个场景的。

 正在剥玉米的农民工作景象(F5, 1/300s, ISO100, 150mm)

关于“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和艺天的头像
    和艺天 2025年10月25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和艺天”

  • 和艺天
    和艺天 2025年10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拍人文...

  • 和艺天
    用户102507 2025年10月25日

    文章不错《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