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康熙乾隆的功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康熙乾隆的功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首先要知道康熙在位60多年所立下的功绩是比乾隆在位时多的,就比如说康熙完成了收复台湾的伟绩,并且还打败了北方对大清有着侵略意图的葛尔丹部落,之后粉碎了俄国吞并清朝领土的野心,并且在康熙在位期间整个清朝的国土达到了顶峰,大概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且还打出了大清国赫赫的威名。
但是反观乾隆在位时就不是这样,就拿打了10年之久清缅战争来说吧,清朝在这场战争当中完全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如果要不是缅甸的国力实在支撑不下去,我觉得以当时清朝的实力,它还会一败再败,甚至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会拖得更久,所以这一对比就体现出康熙的厉害。
其次就是康熙在位时使得清朝的国力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且对于朝政的管理也是井井有条,基本上很少有那种大贪官的存在,但是乾隆在位的时候,大清的朝政可以说就不像康熙那时候那么明朗,不仅有着和珅这种大贪官的存在,而且朝廷中的很多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各种勾心斗角,最过分的是乾隆还放任这种情况任由它发展。
此外就是康熙时期,整个清朝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并且也没有实行那种所谓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这一切到了乾隆在位的时候都发生了改变,大清的军力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的走了下坡路,乾隆晚年更是注重享乐。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功过
乾隆跟康熙差得远,康熙多数微服出巡,真正能够察 *** 情,对付贪官;乾隆南巡则大肆铺张,耗尽民脂民膏。 用兵方面,康熙平定三藩, *** ,跟俄国议和,真正太平盛世;乾隆的所谓十全武功,都是表面上的,都是其好大喜功而夸大。 china10k/trad/history/6/62/62d/62d01/62d0101 圣祖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留意惩治贪污,节约开支,圣祖更曾六次南巡察 *** 情。他又废止圈地、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并且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学术方面,康熙扩充科举,提倡儒术,下令修编了《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钜著。圣祖除了完成国家统一外,又三次出兵漠北,安定外蒙古,并派员协助 *** 地区之管理(后称驻藏大臣)。外交上,则曾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安定了北方。 china10k/trad/history/6/62/62g/62g01/62g0101 清朝的中衰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虽号称盛世,然自乾隆中叶起,便步入中衰。 清代至乾隆时,皇室奢华之风极盛,使国库日竭。乾隆帝六次南巡,耗尽民脂民膏;扩建圆明园,更是劳民伤财。他又连年用兵,致令财政拮据、库用衰竭。清初府库存银,康熙时五千余万两,雍正时六千余万两,乾隆时原有八千万两,但乾隆末年以至嘉庆年间,几乎耗费净尽。 清的中衰亦表现在政治方面。自乾隆中叶起,官吏贪污受贿成风,吏治极端腐败。乾隆帝宠信之军机大臣和珅当政二十余年,由贪污受贿而积家私约八亿两银子,相当朝廷十来年之总收入。 军事方面,入关之后,满洲旗兵渐习于奢侈。历康、雍、干承平之世,久不操练,昔日勇武之风尽失。乾隆四十九年杭州阅兵,八旗兵箭箭虚发,甚至有堕落马下者。倘遇民变,腐化之旗兵一战即溃散四逃。 民生日困、民变四起是历朝皆有的现象,清朝亦不例外。乾隆末年,土地兼并的现象极为严重,如和珅一人已占田八千余顷。加以全国人口膨胀,从顺治至嘉庆,由二千万人发展至三、四亿,激增近二十倍,而耕地面积增长有限,以致民生日困,社会凋敝。此外,汉族人民反清排满之情绪一直未息。因此,干、嘉年间民变迭起,如天地会、白莲教、天理会的起事, *** 、苗民的反清斗争等,大大削弱了清廷的统治。 清朝自步入中衰以后,国势日走下坡,加上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对外界了解极少,终于成为西方列强觊觎的对象。
康煕
是乾隆的祖父
开托清朝盛世
史称康(雍-雍正
康熙之子
乾隆之父)干盛世.8岁登基
直到69岁死
做皇帝61年(不同算法60年)
是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
斩杀鳌拜
远拓疆土
甚至积极学习西洋科技.而乾隆只是按照祖训
在康熙成就上锦上添花
但有甘肃冒赈案
及重用和珅等奸臣而中衰
种下之后皇朝的祸根(嘉庆充公和珅大约9亿両--史上最大贪官)
比如常出巡
导致国库空虚.他25岁称帝
85岁退位(60年)
他自己的解释是要比康熙短1年
不潜越先帝
作为感恩
成为罕见的太上皇
但训政
成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实际执政64年)
史称十全老人. 康熙zh. *** /wiki/%E5%BA%B7%E7%86%99%E5%B8%9D 乾隆zh. *** /wiki/%E4%B9%BE%E9%9A%86%E5%B8%9D 嘉庆zh. *** /wiki/%E5%98%89%E5%BA%86%E5%B8%9D 和珅zh. *** /wiki/%E5%92%8C%E7%8F%85
参考: [email protected]
康熙、雍正、乾隆各自的功和过?
1、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康熙和乾隆哪个皇帝的贡献大?、
康熙:平三藩,修河务,收台湾;纵贪腐,亏国库,酿嫡乱
雍正: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秘密建储;对兄弟、功臣残酷
乾隆:平定边疆,扩大版图,编四库全书,造乾隆盛世;控制思想阉古籍,闭关锁国失机遇
康熙的贡献:
1.削平三番之乱,巩固统一。
2.收复统一台湾,开府设县,驱除荷兰。(郑成功收复台湾)
3.反击侵略,签定平等条约。
4.亲征朔漠,和善蒙古。(解决了自秦始皇以来2000多年的难题)秦汉、匈奴——明清。
5.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六次下江南,修黄淮、永定河)
6.移天铺地,兴修园林,修建山庄。
7.兴文重教,编撰典籍。(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土地面积最多的时代。
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疆土面积13000000平方公里。
乾隆的贡献:
1.编修文化典籍,修《四库全书》《满文大臧经》。
2.贡献诗文才华,一生所写诗歌和整个唐朝诗词持平。
3.兴修皇家园林,圆明三圆、玉泉山、庙宇、栏围场。
4.修筑浙江海塘。
5.免全国钱粮。
6.统一整个新疆。
7.完善治理西藏。
8.多民族融合的统一。
乾隆盛世之下的危机在嘉庆登基之后充分暴露出来。
比较一下,还是康熙的贡献比较大。
关于“康熙乾隆的功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灵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康熙乾隆的功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康熙乾隆的功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首先要知道康熙在位60...
文章不错《康熙乾隆的功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