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网上有关“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年级# 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一

正方形

 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

 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平行四边形

 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等腰梯形

 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菱形

 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

 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

 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

 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

 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2.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3.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三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2、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5.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五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数与计算:

要求: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小数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加、减、乘、、除等竖式计算,通过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2、空间与图形:

要求:

(1) 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重点:

(1)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4)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合理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周长与面积问题.

3、统计与平均数问题:

要求: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能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学习求平均数.

(2)、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分析简单的数据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何对某些事情的结果作出正确的推测和判断.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重点知识总结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乘除法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运算能力,也是容易出错的题目,如何找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快速有效的进行计算,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下面对一种常见的巧算速算方法进行总结,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1、乘除交换律:AB=BA,ABC=ACB

通过交换数的位置,找出容易计算的结果,比如相乘等于10、100、1000的数,实现速算。下面举一些实例

(1)2564=?对4和6两数进行交换,得到2546,25和4相乘等于100,结果可以速算为600。

(2)1252085=?由于1258=1000,205=100,因此结果是1000100=100000。

(3)16254=?先计算除法164=4,再计算254得到100。

2、同乘法:AB=(AC)(BC)

通过同乘法运算,让被除数变成10、100、1000这样的整数,实现速算。下面举一些实例:

(1)2305=?对除号两边同时乘以2后再进行除法运算。(2302)(52)=46010=46

(2)120025=?对出号两边同时乘以4后再进行除法运算。(12004)(254)=4800100=48

3、拆分法:AB,B=CD,因此AB=ACD

通过拆分,将部分数字与已知数字相乘实现速算,然后再计算剩余数字。下面举一些实例:

(1)1225=?12=34,425=100,因此可以写成3(425)=300。

(2)5825=?8=24,因此可以写成(52)(425)=10100=1000

4、取整计算:

由于99=100-1,101=100+1,因此再涉及这种乘除法运算时,可以先取整计算,再加或减多余的数字,下面举一些实例:

(1)3399=33(100-1)=3300-33=3267

(2)22101=22(100+1)=2200+22=2222

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受军的头像
    受军 2025年11月03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受军”

  • 受军
    受军 2025年11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受军
    用户110305 2025年11月03日

    文章不错《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