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互问36个问题 就真的能相爱了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互问36个问题 就真的能相爱了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互问36个问题,不是真的能相爱了,而是可以互相增进彼此的了解。心理学家Arthur Aron的团队就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两个陌生人需要坐下来,轮流回答一个有三十六道问题的问卷。整个过程最多需要九十分钟,完成之后双方默默的相互凝视四分钟。
心理学家的理论是,双方相爱需要信任和亲密两个要素,问卷就是帮助达成信任的,凝视可以制造亲密感。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实验证明确实有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按照这个方法坠入爱河并结婚的。
扩展资料:
事实上,这个看似神奇的三十六道题,其实涵盖了交友最主要的三个方面:
1、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并找到共同点
初次见面,两人之间难免会有些尴尬。因此,就从轻松愉快的日常生活琐碎开始聊起,可以与对方分享最近开心的事情,并询问彼此的兴趣爱好。最后会惊奇地发现,两人居然读过同一本书、去过同一个地方旅行,甚至都钟爱某位小众歌手。努力找到两人间的相似点,创造更多的共同话题。
2、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共同展望未来
"友谊"、"爱情"、"家庭"、"事业"便是双方接下来谈论的话题。尝试了解对方是如何看待与周围人的关系,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彼此可以一起回忆过去,分享彼此宝贵的经历;也可以共同展望未来,告诉对方自己对生活的期许。
3、分享彼此的秘密,拉近彼此距离
彼此的距离,请尝试着用"我们"作为句子的主语,仿佛两人不再是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请坦诚地彼此分享秘密,倾吐自己的烦恼,并请求对方出谋划策。最后,千万别吝啬对对方的赞美之词,这是获得彼此间好感的关键。
实际上,任何亲密关系(爱情是其中一种)的建立都是一个双方循序渐进自我披露的过程。比如说,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一个朋友认识好几个月了一直都是聊聊天气,八卦什么的,但是直到两人喝了一次酒,聊了一些平时不愿意说的话题之后,彼此的关系就比之前要亲密的多。
正常的人与人交往只会在彼此了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逐渐去披露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但实际上有一种办法可以加速这个过程,就是自己先披露自己的内心。
36个问题源自于《纽约时报》上的一个专栏文章《只要你这么做,想爱上任何人都可以》(To Fall in Love With Anyone, Do This) ,1、如果你能在全世界任选一个人和你共进晚餐,你会选谁?
参与实验的陌生人两两分组坐在一起,只花了45分钟,彼此问了36个神奇的问题,就快速对对方产生了好感和亲密感。实验的结果很有意思。有30%的人在聊完这些问题后,立即表示自己和同组实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比他们人生中其他任何一段关系还要深
这些问题分为三组,按问题的深入程度依次递进,完成每组问题各需15分钟。
第一组问题:
1. 假如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人,你希望邀请谁共进晚餐?
2、你想出名吗?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成名?
3、打电话前,你会预演你即将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4、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5、上一次一个人唱歌是什么时候?和别人一起是什么时候?
6、如果你能够活到90岁,并能在你生命的最后60年保留一个30岁的人所拥有的精神或身体,你会选择哪个?
7、你内心能预感自己何时会离世吗?
8、说出3个你和对方在外表上的共同特征。
9、生命中什么事情让你感激不尽?
10、如果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成长轨迹,你希望改成什么样子?
11、用4分钟尽可能详细地告诉对方你的生活故事。
12、如果明天醒来你可以获得一个品质或一种能力,你希望是什么?
第二组问题:
13、如果有颗水晶球能向你揭示关于你自己、你的生活、你的未来,或是其他任何事情的真相,你想知道些什么?
14、你有没有一直梦想要做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做呢?
15、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6、一段友谊中,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17、珍贵中最珍贵的事情是什么?
18、记忆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19、如果你知道一年后你会突然离世,你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20、朋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1、恋爱和感情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2、逐个列出对方好的一面,共列举5个。
23、你的家庭成员彼此亲密吗?氛围温馨吗?你觉得你的童年比大部分人都开心吗?
24、你和母亲的关系如何?
第三组问题:
25、用“我们”组3个基于现有场景的句子,比如,我们在这个房间都感觉……
26、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我希望有个人能跟我分享……”
27、如果你想和对方成为亲密的朋友,请列举出对他/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28、告诉对方你喜欢他/她的地方,这一次你要非常诚恳,说一些你平常不会跟刚认识的人说的话。
29、和对方分享人生中最尴尬的时刻。
30、上一次你在他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是莫名地哭吗?
31、告诉对方你已经喜欢他/她很久了。
32、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认为非常严肃,不能开玩笑的?
33、假如你今晚会离世,并且没有机会跟任何人交流,你最后悔没有对谁吐露心声?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对这个人说出想说的话?
34、你的房子着火了,所有的财产都在里面。救出了亲人和宠物之后,如果你还有时间最后努力一次,并且安全地挽救任何一件物品,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35、如果有家庭成员去世,你认为谁的离开最让你恐慌?为什么?
36、说一个个人问题并询问对方的处理意见,让对方向你反馈,你对这个问题所表现出的态度。
最后互相凝视4分钟。
36个问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也很经典——自我暴露理论。
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社会心理学尤其是人际交往研究领域颇受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自我暴露的意思是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暴露自己真实且重要的信息。
跟一个人的关系从陌生到亲密,是从建立”共情“开始的,
简言之,就是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到并理解这个世界,
共情能让彼此产生信任,如果你确信对方理解你你也能理解对方的心声,自然会有一种”海内存知己“的感觉。
共情的前提,是对方愿意向我们暴露真实的一面。
自我暴露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接到推销电话时的措辞和状态,以及你跟闺蜜死党聊天时候的措辞和状态,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不同:
我们对推销员不信任,所以特别害怕自我暴露,朋友让我们信任,我们聊天的时候也会容易到”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状态。
即安全感越高,自我暴露越多,反之也成立:自我暴露越自然,我们对对方产生更多安全感。
自我暴露一般分为三个层级:
1.信息互通
最浅一层的暴露,比如暴露自己的信息或者意图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
”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2.表达观点
第二个层面时双方分享对一件事的倾向和观点,当两个人可以聊这个的时候,亲密度就上升了一个层级。
”我觉得庆余年很好看“
”《奇葩说》越来越像一个脱口秀节目了“
3.表达感受
感受比观点更接近一个人的内心。
”我现在很难过,觉得很无助“
在感受中,分享家人和情感的部分,最为难得。
“我曾经想过要出家,不想结婚”
“我跟爸爸的关系不好,他是一个过于严苛的人”。
仔细观察这36个问题,有大量的引导表达观点和表达感受的问题,从而引导两个人更高效的自我暴露,达成亲密关系。
关于“互问36个问题 就真的能相爱了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含之”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互问36个问题 就真的能相爱了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互问36个问题 就真的能相爱了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互问36个问题 就真的能相爱了吗》内容很有帮助